日本汽车制造商三菱关闭生产并退出中国市场
日本人投降了 - 三菱撤出了中国市场。

三菱不再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参与者:日本公司正式结束了在中国的业务。 发生了什么事?
三菱汽车公司宣布取消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协议,标志着日本汽车制造商完全退出中国汽车行业。
这一决定是三菱于2023年停止在中国本地生产汽车之后做出的,再次展示了三菱在中国向新能源汽车(NEV细分市场)快速过渡过程中进行的战略性撤退,目前这些细分市场主要由本土汽车制造商主导。
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说明一下。沈阳航天三菱成立于1997年,是三菱在中国战略的基石,为三菱品牌汽车和众多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发动机。这家合资公司于1998年开始运营,为当地三菱装配线和外部制造商提供关键的动力总成组件。
然而,2025年7月2日,该公司正式更名为沈阳国庆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退出了股东行列。三菱汽车在其官方声明中称“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转型”为其退出的主要原因,并强调了战略性重新评估其区域优先事项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三菱进军中国的旅程始于1973年—当时是中型卡车的出口。 到2000年代初期,两家生产两种发动机的合资企业为约30%的国产汽车提供动力总成。然而,中国NEV行业的快速发展,加上内燃机的需求减少,实际上削弱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如专家所述。
与广汽集团的合资企业
2012年广汽三菱的设立—与广州汽车集团(GAC)和三菱商事合资,股比分别为50:30:20,起初非常有前景。 2018年,随着销售额达到144,000辆的峰值,主要得益于销售量达到105,600辆的Outlander(欧蓝德)SUV。然而,到2022年,面对来自本土电动汽车品牌的竞争,年客户交付量减少到33,600辆。
截至2023年3月31日,广汽三菱报告的总资产为41.98亿元人民币(5.82亿美元),负债为56.13亿元人民币(7.78亿美元),因此净值为-14.14亿元人民币(-1.96亿美元),根据广汽公布的信息。
2023年10月,三菱宣布计划停止当地生产并重新调整其在中国的业务。随后,广汽成为合资企业的全权所有者,计划将工厂重新定为其Aion电动车品牌使用,目标是在2024年6月之前实现批量生产。
不只是三菱
但三菱的退出反映了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面临的更广泛问题。目前,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当地品牌如比亚迪(BYD)和特斯拉的本土化部门主导市场,同时其他合资企业如广汽和菲亚特克莱斯勒(GAC-FCA)已经完全停止业务。